為中心,文化找回來,社區活起來

尋找共同記憶

楓港乃位於南台灣恆春半島北端的小鄉村,為南向恆春(台26縣),東往台東(台9縣)的交通樞紐上。在南迴鐵路開通前,是通往恆春及台東的交通要衢,商旅繁忙。
楓港社區大多數是土生土長的居民,對這片土地有深厚的情感,歷年深耕社區營造數十年,在健康社區營造六星計畫之六個面向,均有亮眼成績,且屢屢獲獎。
楓港是人文薈萃的社區,蘊藏著豐富之地方特有文化,於是促成社區在地方文化諸如:楓港調古老民謠、海洋工作歌-數魚苗、伯勞鳥保育過去現在與未來、燒木炭產業文化之保存、傳承、發揚光大這個區塊之營造,綻放出些許催燦的光芒。

三寶-木炭、伯勞、數魚苗

枋山鄉楓港村依山傍海的特殊生態,民國初 年靠海維生的居民在沒有瓦斯及電氣化普及的世 代,造就了幾乎每10戶人家,就有7戶人家以燒 木炭為主要之經濟來源。隨著瓦斯及用電之普及, 木炭業逐漸沒落。
伯勞鳥曾經是楓港人補充但佰質之來源,後來遊客 增多,也讓楓港著名的烤鳥攤(烘鳥仔巴)沿著楓港 村道路彎延的烤鳥攤節次鱗比。
如今環保意識抬頭,伯勞鳥列入保育類動物,任意 捕捉是非法行為。每年的9到11月是伯勞鳥過境恆 春半島的盛期。

在這以外,居民另一重要收入是撈魚苗。早期台灣還沒研究出養殖虱目魚苗的年代,漁民在海邊撈到虱目魚苗後,會賣給魚販中盤商再轉,賣到高雄台南的養殖場孵化長大,買賣雙方就會用演唱的方式以累進法算魚苗數量,後來演變成數魚苗海洋工作歌,這是楓港先民傳下的買賣智慧。

了解更多

串出文化的累積

以人為中心,文化找回來,社區活起來。
楓港社區隨著生活變遷,串出文化的演進,這是難得的故事序鏈,更是在地行銷的連結,在這民眾生活的記憶中,只要抓住時脈,就能構建出楓港精彩的演繹文化。
楓港社區發展協會自2010年開始承接「枋山數位機會中心」計畫後,即努力學習數位應用,引入產業資源,藉由數位機會中心的能量已產出以下數位內容,並積極朝向數位文化與數位文創的目標前進。

【枋山】 我愛伯勞

楓港伯勞鳥,名聲在外,這隻來台灣過冬的小飛,在黃總初中時期,還是居民的口中物,當時不但能滿足口腹之慾,也是鄉民外快的來源,曾幾何時「楓港」成了伯勞鳥的殺戮戰場⋯⋯

春去秋來,文明疊進,政府終將「伯勞鳥」列為保育類動物,黃總見機不可失,趁勢帶動全村居民,在各單位的協助之下,發起「搶救伯勞鳥大作戰」,一場人性與鳥存的拉扯,於焉展開⋯⋯

與此同時,黃總也透過枋山DOC的數位課程,產出:3D動畫、伯勞漫畫、保育影片及文創商品等,以虛實整合,數位應用,改變居民的觀念。